啃硬骨头的驻村工作队长——记山阴县吴马营乡前榆林村,郑建平
盛夏七月,山阴县吴马营乡前榆林村成片的莜麦绿浪滚滚、花开飘香;新修的户户通公路上车辆穿梭,农民们在田地里忙碌着,处处生机盎然。2018年,前榆林村实现整村脱贫,甩掉“穷帽子”,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,这背后离不开一群帮扶干部的身影,郑建平就是其中之一。
前榆林村位于吴马营乡北部,属黄土高原典型山区丘陵地带,耕地面积3980亩,全部是坡地或旱地。2015年,山阴县财政局干部郑建平积极响应组织号召,主动请缨到山阴县条件最艰苦的吴马营乡前榆林村驻村。
驻村刚开始,面对不了解基层实情的困局,郑建平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,挨家挨户与老百姓促膝交谈,了解村情民意,宣传脱贫攻坚政策。郑建平随身还会揣着一个笔记本,记录着需要着手的工作,村民家庭情况和存在困难、哪里的路需要修整、谁家的危房需要改造。几年来,他扎根泥土,从农村工作的“门外汉”变成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“带头人”。
郑建平了解到村里贫困户申国芳身患癌症,妻子也多年疾病缠身,老俩口因病不能劳动,几乎没有经济收入,经常在村内走动时不抬头、不说话,透露出深深的自卑。郑建平同驻村工作队一起,经常到申国芳帮助他们解决点生活困难。2019年申国芳病情加重,生命垂危。郑建平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,多方奔走,筹集资金,联系医院,通过不懈努力,申国芳病情有所缓减。好转后,郑建平主动向他讲解党的扶贫好政策,协调他就近外出打工,申国芳重新找回了生活的自信。此外,郑建平先后帮助14名学生落实“雨露计划”资金3.1万元,多次帮助贫困户申请贷款,落实金融扶贫贷款125万元,解决群众资金需求。
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为了让村里群众有一份致富产业,郑建平和村干部、驻村工作队、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,召开贫困户座谈会,分析致贫原因,寻找脱贫措施,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、光伏、劳务输出等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。
2019年,全村打造订单莜麦850亩,旱地谷子300亩,试种藜麦50亩,试种核桃15亩。使用扶贫资金建设屋顶光伏,由企业租赁贫困户屋顶每间补助200元,所发电量通过回购产生直接经济收益,收益80%直接分红给贫困户。发展委托经营,将60余万资金投入宇昊蘑菇厂、骏宝宸农牧等全县龙头示范企业,委托企业代为经营,实现了年收益6%的收入。随着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,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,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2200元达到了2019年的6500元,增长195%。郑建平被山阴县委、县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。
长期以来,村里基础设施落后成为村发展的绊脚石,郑建平通过与县扶贫办和县相关部门的积极沟通下,争取各项扶贫资金共计250余万元,实施了一批民生项目。修缮村委会、新修1座桥涵、绿化村庄、清理村内残墙断壁、架设动力电线300米、新修户户通道路2300平方米、安装过街路灯26盏、打通了环村道路、新修水泥路1公里、建设了1个粮食加工厂和两座光伏电站,购买了1辆拉水车,解决了村民急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,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。
如今,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水泥路通村到户,层层丘陵上盛开着连片的莜麦花,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,健身广场上传来村民们的欢声笑语,一幅和谐优美的乡村图景跃然而出,而郑建平和帮扶干部们,依旧奔忙在这片土地上。(记者符烨邦)
上一篇:平陆“三抓”做实做细干部监督工作